诗象·中国当代诗歌巡展(第26期)
\n本期出场诗人:林莽、李龙炳、来蜨
\n向现代之狗扔了块石头
\n文/林莽
\n什么是现代艺术
\n皮娜·鲍什说:我舞蹈,因为我悲伤
\n在德国她的剧场那么广阔
\n我见过她煤矸石山上的露天舞场
肢体的语言不再唯美
\n塞尚因沮丧而画下那些灰绿色的作品
\n梵高因想念而有了十几幅燃烧的向日葵
\n安迪·沃霍尔用波普完成了
\n对资本复制的控诉
\n只有先锋概念和娴熟的现代技巧
\n那也只是匠人的手艺
\n没有心的颤栗没有了灵魂的波动
\n那只是向现代之狗扔了块石头
\n作者注:皮娜·鲍什(1940-2009),德国现代舞表演、编导大师。
\n(林莽,原名张建中。1969年开始诗歌写作,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“白洋淀诗歌群落”和“朦胧诗”群体的主要成员。曾就职于中华文学基金会文学部和《诗刊》编辑部。出版有诗集、诗文合集、诗画集十余部。编辑和主编诗歌选集、专辑百余种。举办绘画个展3次,作品多次入选专题画展。)
\n纯粹的艺术
\n文/李龙炳
\n刀太纯粹以至于你看不见刀锋,
\n他在空气中创造雪花。
\n创造新的艺术形式,
\n同时也创造疯子的冰淇淋。
\n当刀和雪花在北方抱头痛哭,
\n诗在南方抒情言志。
\n当我在梦中掀翻语言的桌子,
\n刀把我和我的悲伤叫醒。
\n不要指责刀的单相思,
\n即使爱上就是死,也不要担心它的
\n锋利的学生爱上尖锐的真理,
\n刀的长篇小说是磨刀石。
\n刀是虚构的艺术,
\n它开口的第一句话必然是向你要地址。
\n你每天将收到我的新鲜的头颅,
\n太纯粹了以至于你看不见我的伤口。
\n(李龙炳,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,中国作协会员。著有诗集《奇迹》《李龙炳的诗》《乌云的乌托邦》《现实先生》等。)
\n铜环
\n文/来蜨
\n我的铜环是黑色的
\n我的缺口是金色的
\n人生的啊圆满们
\n如同一个个伤口
\n挂在我身上
\n(来蜨,生于1996年,浙江平湖人。诗歌发表于《诗刊》《江南诗》《北京文学》《文学港》等刊。曾获首届李叔同国际诗歌奖·新锐奖。)
\n主持人语:
\n《诗象》第十二期选过林莽老师一首诗《他们将欲望藏在了哪儿》,那一期实际是选了三首“谈诗的诗”。当时,在那首诗和今天选的这首之间,我就犹豫了很久到底要选哪一个,所以这首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。
\n关于这种诗有个名称,有人称之为“元诗”。我自己也写了不少这样的诗,我知道这样的诗不大好写,而且写出来之后,这样的诗也不大好谈。以前我只是认为,这种诗是对于诗人诗艺境界的考量。
\n李龙炳的这首《纯粹的艺术》也在谈诗,我个人把谈艺术的诗歌作品全都放在了谈诗的这个篮子里。一切艺术到了某个高度之后,观念是相互渗透的。我应该没有记错,我跟李龙炳曾经在青白江的一场诗歌活动上遇见过。当时四川的那些跟他熟悉的诗人都开玩笑叫他“村长”。因为在那之前我没读过他的诗,所以我就真的把他当作了活动的接待人员。最近才读到他的诗,我真心觉得他写得不错。而且,我还找朋友问了一下,才发现他真的是某个村的村主任,并不是朋友开玩笑。
\n这期还选了来蜨的《铜环》,这是一首谈人生感触的诗。接着上面的话说,现在我更明白了,诗不仅是对于诗人诗艺的考量,更是对于诗人这个人的考量。这不是什么新的发现,但对我来说,却是新的感触。有些东西,未曾经历,听得再多,也会熟视无睹。
\n张进步
\n南宁股票配资平台
恒盛智投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